網站首頁--行業新聞
山東省鄆城縣隨官屯鎮:創建綠色能源標桿鄉鎮,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
發布時間:2023-02-09
“近年來,山東省菏澤市隨官屯鎮因地制宜,發揮資源優勢,在太陽能、地熱能、生物質以及生物質、天然氣、‘電代煤’多種清潔方式并行方面積極探索創新,創建綠色能源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,推動能源發展綠色低碳轉型,進一步推進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。前不久隨官屯鎮被評為‘省首批綠色能源發展標桿鄉鎮’?!比涨?,鄆城縣隨官屯鎮黨委副書記、鎮長郭建坤說。
隨官屯鎮轄26個行政村,5.8萬人,鎮域面積91平方公里,耕地8.7萬畝,先后獲評發展改革試點鎮、重點鎮、建制鎮示范試點鎮、省示范鎮、省綠色生態示范鎮、省綠色能源示范村鎮、省文明鎮等榮譽稱號。
打開太陽能綠色應用“金鑰匙”
該鎮年平均日照2079.2小時,光照資源十分豐富。他們根據自身情況,選擇太陽能+電互補儲熱采暖、集中式光伏、分布式光伏、太陽能路燈等適合的太陽能產業鏈。
漢石橋社區在閑置居民屋頂安裝面積約6000平方米光伏板,安裝組件1660塊,總裝機容量620千瓦,通過28個發電單元經并網逆變器380V并網,年發電量約60萬度。采用太陽能與電互補方式取暖,可供1870戶居民采暖使用,采暖面積達23萬㎡,年節約標煤0.67萬噸;社區安裝208盞太陽能路燈,太陽能信號燈、太陽能陽臺燈。下一步將在全社區60棟住宅樓頂全部安裝光伏,每年可增加社區集體收入10萬元。
文昌苑社區采用租賃房頂的方式可安裝10662塊光伏組件,每塊光伏組件前5年,年租金60元,第6-25年每年40元。滿25年后,將設備贈與文昌苑社區集體。該項目為群眾帶來年收益40余萬元,村集體收益20多萬元,設備運行維護雇傭當地勞動力。全社區戶用太陽能熱水800臺,采熱面積1200平方米,年節約標煤約180噸。社區還安裝太陽能路燈120盞,年節約標煤約8噸。
目前,該鎮已在隨東、高莊等19個村安裝分散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站19處,光伏發電站總功率共291.225千瓦,年發電量13萬千瓦時,共節約標煤39噸。下一步該鎮充分利用現有黨政機關、醫院、學校、居民房和村委會房頂安裝分布式光伏。
在建設集中和分布式光伏的同時,還探索出設施農業+集中式光伏模式,將太陽能發電和農業大棚相結合,把太陽能光伏系統架設在栽培大棚之上,上方光伏發電、下方種植大豆、辣椒、紅薯等低稈作物低稈作物,農光互補、綠色發展,已打造出“銳鳴綠茵100MWP光伏現代農業電站項目工程”,目前該項目已建設30MW集中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站1處,總年發電量4745萬千瓦時,可大約節約標煤1.4萬噸,成為鄉村融合發展樣板。
地熱能讓居民樂享綠色新生活
隨官屯鎮擁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,目前全鎮地熱能開發量8.2*107MJ,供熱面積可達62萬平方米,他們采取打深水井的方法,用一抽二回的方式,不流失地下資源,通過該方式開發地熱能,既簡單方便、經濟性好,保障了居民區供暖,又減少了煤炭的使用,目前,地熱供暖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功。
該鎮文昌苑社區利用緊鄰趙樓煤礦井口地熱資源十分豐富的優勢,分步開發地熱能取暖?,F已投入使用的地熱能開發量達到8.07*105MJ,供熱面積達16萬平方米,目前已經建設完成并開始投入使用,冬季用戶房內溫度達到18度以上。
近三年內,該鎮將建設12個地熱能集中供熱項目和13個非居住建筑地熱能集中供熱項目。開發地熱能集中供熱項目,供熱面積達311.13萬㎡,其中居住建筑供熱面積262萬㎡,非居住建筑供熱面積約49.13萬㎡,以此來代替傳統以煤的取暖方式。該鎮進一步將擴大地熱能的開采量,形成地熱產業,發展溫泉養殖及溫泉浴場。
多種清潔方式并用加快綠色發展
隨官屯鎮按照“宜電則電”“宜氣則氣”“宜清潔煤則清潔煤”“宜可再生則可再生”的原則,居民在炊事用能和冬季取暖用能方面,選擇天然氣、電能、清潔煤等。
在鎮駐地附近的大尹莊社區、隨西新村、于官屯新村等村利用“氣代煤”優惠政策,統一規劃,統一標準,鋪設天然氣管道,安裝天然氣壁掛爐取暖,并在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進行天然氣補貼,減輕群眾的負擔。目前全鎮已安裝天然氣戶數達到5600余戶,安裝天然氣壁掛爐1400余戶;對于呂東村高莊、陳莊、馬尹等居住相對不集中的傳統村莊,通過惠民政策,在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進行電價補貼,居民采暖、炊事改用電能,目前已享受“電代煤”政策農戶1500余戶,綠色能源代替傳統的取暖方式。推行生物質取暖,采用生物質代替標煤燃燒取暖,清潔綠色,目前安裝生物質取暖設備的已有600余戶,預計可節約標煤1000噸。
在鎮駐地和文昌苑社區建設各建設一處可同時容納6輛電動汽車同時充電的服務點,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應用。
為了加快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,隨官屯鎮在標準化建設監督管理、質量管理、安全管理、計量管理、數據統計等方面創新了一整套管理體系模式,取得了顯著的環境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實現了節能減排,改善了環境,提升了鄉村顏值,帶來了項目投資,增加了地方稅收,促進了社會就業,增加了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,提升了全鎮的綠色形象,助推鄉村振興“加速跑”。
作者:趙考壯 農民日報·中國農網記者 呂兵兵
版權所有:黑龍江東泰米業集團有限公司
備案號: 黑ICP備17008814號-1